|
2021-04-07 | 来源: 中国石化新闻网 |
文\江汉油田 陈辉 青翠的竹林,一方水田,一座老屋,在周围蜿蜒起伏的小山丘衬托下,仿佛一首古老的诗。当我一步步走近它时,一股炊烟飘荡在眼前,老屋还是那座老屋,不同的是屋顶靑瓦间伸出了不少杂草,院子里悠闲的鸡鸭像看见生人一样,扑闪着、嘎嘎叫着纷纷四散跑开。 我回来了。源于清明之际,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四川老家,父亲的出生地,那座在心中久久不曾忘记的川中丘陵深处的一处老屋,也许童年的记忆过于美好,本来的田园风光此刻在我面前多少有些沧桑,只是炊烟中才找到点家乡的味道。 清明祭拜是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,每每这个时节,天涯海角般的许多人都会赶回家乡表达一份孝心,于我而言,长期的石油生活,随着油田开发到处奔忙,见见儿时的老屋,看望一下父亲的坟茔始终是我的愿望。 父亲因病走得早,作为一名老石油人,他从这间老屋走向了全国各地一个个石油战场,记得他总是穿一身蓝色工作服,早出晚归忙碌在生产一线,如果说什么印象最深,那就是父亲非常非常热爱家乡,以至于父亲走后,把他送回到老屋后面的山坡上安置起来,也算是对父亲的安慰。 那个久远年代,老屋和它周围生活的人都比较贫穷及落后,只要父亲回老屋,他都要带上亲戚来油田生活一些日子,并且找临时工的活儿让他们挣点钱,于是,本来就很小的住所,常常因为来人而显得拥挤,我当时特别不理解,直到有一年父亲带我第一次回老屋,走了几十里山路才到,亲戚们是打着火把来接的,记忆犹新。 我唯一的大伯,知道我们要回来,给我们早早就准备好了一盆大米,还有鸡蛋,多少年后,当我长大了才知道,他们吃的红薯杂粮,把仅有的一点大米和鸡蛋留给我们吃,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只要父亲回老屋,每次回油田都把身上多余的衣物和带回去的衣物一起留在了老屋。 父亲除了工作,主要精力都给了家乡,为了让老屋亲戚生活好一点,专门跑回去教亲戚种橘树,结果橘子长出来了,他老人家却走了,躺在了老屋周围的山水间。 偏远的山村,一样不能鸣放烟花,我把一束鲜花放在父亲的坟头,家乡变化了,有了公路,有了慢慢生活幸福的人们,相信父亲是知道的,相信他终于可以安心了。 站立在父亲坟前,我把老屋的变化还有现代的生活,一点点告诉父亲,未来,我还会来到老屋,这里是我的祖居之地,一代代传承中才会有一种精神延续…… 熟悉的水井,光滑的石板,老屋确实老了,可目睹微风中摇曳的竹林,已然有一种清新的感觉,绿色象征希望与生命,只要热爱生活,健康活着,所有的期望与梦想才让人活得有意义。 (陈辉) |